南亚调查|关于克什米尔特别位置的三个重要史实

liukang202413小时前吃瓜热门783
近来,印控克区前首席部长,克区民族国大党主席法鲁克·阿卜杜拉再次被印度媒体推上言论风口,原因是他承受《今天印度》采访时公开要求莫迪政府康复克什米尔的特别位置。法鲁克是“克什米尔之狮”谢赫·阿卜杜拉的儿子。谢赫·阿卜杜拉是印度取得印控克区的赫赫功臣,尼赫鲁的好朋友。正是当年时任克区民族国大党领导人的谢赫·阿卜杜拉私自供给协助,尼赫鲁等人才取得1947《参加协议》,并以此宣称对克区的主权。法鲁克出生于1937年,屡次选为印控克区首席部长和印度议会联邦议院(上议院)的议员,本身是印控克区前史进程的见证者和刻画者,具有必定发言权,其责备莫迪政府废弃克什米尔特别位置是过错的,必然有必定道理。且看如下客观事实:
一、英属印度时期克什米尔一向具有特别位置
克区问题是19世纪英殖民者推动树立印度“科学边远地方”战略所留传的问题。当年英殖民者在这一地带采纳“三步法”捏合战略,以构筑起保护印度殖民地的“三道”防地,然后导致这儿产生两个“克什米尔”,一个是地图上的“大克什米尔”,一个是克什米尔大君实践统辖上的“小克什米尔”。“大克什米尔”包含现在喀喇昆仑山以南的克什米尔区域,“小克什米尔”尺度是现在印度“查谟—克什米尔中心直辖区”+卡吉尔县的巨细。“大克什米尔”与“小克什米尔”在地图及行政统辖上的巨大距离(gap),导致1947年英国撤离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难解,以及克什米尔与我国边境鸿沟不决。
英殖民者以“三步法”战略树立起保护印度殖民地的“三道”防地,之所以可以成功,基点是英国许诺给克什米尔大君的“小克什米尔”的特别位置,详细拜见1846年《阿姆利则公约》和《拉合尔公约》。这两个公约促进英殖民者人为捏出一个特别的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即“小克什米尔”),并确保这个土邦具有特别位置,即该土邦出让其外交权和防务权给英国,承受英王最高威望(Paramountcy),其他高度自治,包含具有自己国旗、宪法和公民确定权等。有此特别位置作确保,克什米尔大君才合作英殖民者完结下一步扩张,然后助其在地图上捏合一个“大克什米尔”。英国人很清楚这段前史,深知确保克什米尔特别位置,是奠定其将“大克什米尔”归入英属印度帝国地图的柱石,然后在这一地带层层将俄、美等域外大国挡在离印度最远处,完成其进一步以英属印度帝国为中心向亚洲和非洲扩张树立大英帝国的最高战略意图。因而,英国及英属印度从未歪动心思,考虑废弃克什米尔特别位置。这种情况一向继续至1947年英国撤离南亚。
上述百年克什米尔具有特别位置的前史,证明这一“特别位置”深化其前史文化精华,可谓没有这个“特别位置”,就无从谈起克什米尔近现代史。当今,莫迪政府宣称这个特别位置是印度政府赋予的,可见与客观史实截然不同。
二、坚持克什米尔的特别位置是保卫区域平和的确保
英殖民者“三步法”行动,成功树立起保护印度殖民地的“三道”防地,完成其本身战略意图。但是,“大克什米尔”与“小克什米尔”在地图与行政统辖上的巨大距离,使得克什米尔区域在1947年英国撤离时集合五大对立。一是地图上,“大克什米尔”面积很大,而实践统辖上,克什米尔大君仅担任“小克什米尔”,其他各自独立,它们承受的是英王威望,而非克什米尔大君的威望。二是地理上,“大克什米尔”与中、印、巴接壤,与我国接壤地带鸿沟不决;“小克什米尔”与印、巴都接壤。三是宗教上,“小克什米尔”统治者崇奉印度教而大大都居民是穆斯林,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以穆斯林为主,拉达克以藏传佛教为主。四是“小克什米尔”境内有两大政党,克区民族国大党倾向印度,克区穆斯林联盟政党倾向巴基斯坦。五是“小克什米尔”契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个民族”理论与“两个民族”理论,而印巴想要的都是“大克什米尔”。这五大对立交错在一起,扑朔迷离,因而克什米尔大君很难抉择自己国家的归属,最好出路是坚持独立(辛格大君向蒙巴顿总督汇报时也持这一态度),甚或《印巴分治计划》明确规定土邦归属问题。但是,恰恰相反,英国既不答应土邦独立,《印巴分治计划》也底子未明确规定土邦归属问题。由此,1947年英国撤离后,克什米尔归属危机迸发,印巴随之产生第一次战役。
印巴战役迸发后,在供认克什米尔特别位置的根底上,联合国进行调停,1948年安理睬判决克什米尔是印巴之间有争议的疆域(抉择内容未提及克什米尔鸿沟问题)。由此,上述五大对立得到“洗牌”重组,喀喇昆仑山以南克什米尔区域分裂为印控克区、巴控克区,以及锡亚琴冰川地带。印控克区分为查谟(印度教)、克什米尔谷地(穆斯林)和拉达克(藏传佛教)三部分;巴控克区分为自在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各方利益得到必定满意,1949年印巴停火,克什米尔暂时康复平和。
这一前史事实证明,坚持克什米尔的特别位置至关重要,它是保卫“大克什米尔”区域各方利益的柱石。废弃这一特别位置,必然牵动各方利益,损坏区域平和。
三、莫迪政府废弃克什米尔特别位置=自掘其合法具有印控克区的法令根基
莫迪政府根据1947《参加协议》宣称对克区的主权,并以此佐证其在克区活动的合法性。其实不然,由于该协议是特定前史时期的产品,且是暂时的。印度取得印控克区的真实法令凭据是印宪法370和35A条款。原因如下:
一是1947《参加协议》是暂时的。如上所述,至1947年英国撤离时,克什米尔集结了上述五大对立,形成归属难解,然后迸发归属危机。1947年10月25日蒙巴顿总督开会评论克什米尔归属危机问题,来日,在谢赫·阿卜杜拉的协助下,印方取得克什米尔大君的《参加协议》,从此依此宣称对克区的主权。巴方责备这是印方诡计所得,回绝予以供认。蒙巴顿总督知道这份协议的来历,遂回复给克什米尔大君的信中特别强调:“依照以往处理有归属争议问题的土邦的方针,一旦克什米尔的法令与次序得到康复,入侵者得到铲除,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应该由克什米尔公民志愿抉择……殿下抉择约请谢赫·阿卜杜拉(Sheikh Abdullah)和贵国宰相一道组成过渡政府,我政府及我自己对此都感到很欣喜。”[①]蒙巴顿总督的回信,证明《参加协议》是暂时的,克区未来归属由克区公民志愿抉择。
二是1947《参加协议》不能掩盖“大克什米尔”。如前所述,英殖民者为树立保护印度殖民地的“三道”防地,故意捏出两个“克什米尔”,即地图上的“大克什米尔”与克什米尔大君实践统辖上的“小克什米尔”。“小克什米尔”之外的“大克什米尔”疆域,是英殖民者强行捏合至克什米尔地图上的,它们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内政,克什米尔大君无权统辖,因而1947年克什米尔大君的《参加协议》,对“小克什米尔”以外的区域是无效的。
三是1948安理睬抉择对冲了1947《参加协议》法令效力。1947年年末,印度提交克什米尔问题至联合国。1948年联合国出台几个抉择文件,最为有名的是4月21日安理睬第47号抉择。该抉择以9票拥护2票放弃的大都票优势,裁决克什米尔是印巴之间有争议的疆域,并抉择差遣联合国查询使团赴南亚进行查询,[②]随后联合国又建立印巴克什米尔问题军事观察团。同年8月,在英国斡旋下,印巴一度洽谈在联合国监督下就“小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进行投票表决,以彻底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但后来由于印度态度改动而放置。[③]这些安理睬抉择充分证明克区问题是前史留传问题,喀喇昆仑以南的克什米尔区域是印巴之间有争议的疆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948年安理睬抉择的“克什米尔”均指喀喇昆仑山以南克什米尔区域,不包含阿克赛钦等我国疆域。由于其时印巴均供认克什米尔与我国边境为“不决鸿沟”,其时我国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亦参加了安理睬第47号抉择草案的评论与投票。[④]
四是印度宪法370和35A条款是印度合法具有印控克区的真实法令文件。1948年安理睬抉择出台后,虽然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口头上称不承受这一抉择,但他们非常清楚该抉择对印度克什米尔态度的负面效应,遂活跃诱拉印控克区政府与其签定新约。开始,新德里活跃撮合谢赫·阿卜杜拉政府(1948年3月中选总理)。帕特尔开始计划废弃克什米尔的特别位置,直接予以吞并,但遭到谢赫·阿卜杜拉的坚决对立。随后,新德里1952年拔擢卡兰·辛格(印度教徒,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大君的儿子)上台,担任印控克区政府总统,对谢赫·阿卜杜拉进行控制,1953年卡兰以总统名义宣告免除谢赫的总理职位,1954年遂以总统令的方法与新德里达到协议。协议大约内容是:在印度宪法优先确保克什米尔特别位置的情况下,克什米尔挑选参加印度。这个特别位置是指克什米尔有权具有自己的宪法、国旗,以及克区公民具有特权等。简言之,印控克区政府仅出让其外交权、防务权和交通权(communication)给印度政府,其他本国业务高度自治。例如,宪法条款里边明确规定,非克区公民不得在克区买地、购房等。以此写入印度宪法370和35A条款,一起写入印控克区宪法为证。这两个法令条款达到后,新德里以此作为取得克区参加印度的法宝,遂同年,印度出书新地图,将原先一向标示的克什米尔与我国边境的“不决鸿沟”,改为“已定鸿沟”,并根据“约翰逊线”声索对我国阿克赛钦的主权。
四、结语
上述前史事实证明,克什米尔具有特别位置由来已久,好像克什米尔的传统。它既是克什米尔近现代前史文化的中心精华,也是保护区域平和的根底,更是印度合法具有印控克区的法令根底。现在,莫迪政府不与印控克区政府洽谈,就单边宣告停止印度宪法370和35A条款,以废弃克什米尔的特别位置,为其下一步向克区移民,正式吞并克区翻开缺口。换句话说,这无异于莫迪政府为了占有克什米尔而自我掘毁其具有克什米尔印控克区的法令根基。明显,从这一点而言,结果很严重,当时莫迪政府对印控克区是处于非法占有状况。
此外,莫迪政府不管客观事实,故意曲解叙说前史,经过废弃克什米尔特别位置、精心编造“国家安全”议题,为其2019年大选取胜、加强中心集权,以及印人党长时间执政奠定根底。这宛如“狼外婆”一边叙述着生动的故事,一边干着自己的“私事”,大都民众“被吃了”还蒙在鼓中。法鲁克·阿卜杜拉是罕见的清醒者,在此关键时期,他宣布理性的声响,但是却被攻击。呜呼,这个被誉为国际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今天何有“民主”?
[①] Telegram, from India (GOVT) to Commonwealth Relations Office, 28th October, 1947, 408/ PRIMIN-230, CAB 121/746,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K.
[②] Note of a meeting of Ministers held in the Foreign Office at 6.45pm on Thursday, 8th July, 1948, PREM 8/ 1455/ 5,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K.
[③] A Note for Mr. Graham- Harrison to show to Prime Minister Attlee, 10th August, 1948, PREM 8/ 1455/5,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K.
[④] Telegram, from Foreign Office to New York (to United Kingdom Delegation to United Nations), 23nd March 1948, PREM 8/1455/3,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K.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南亚调查丨克什米尔族群问题与印巴僵局

坐落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克什米尔区域,现在由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我国别离辖有,每当有任何形势改动,都会触动区域政治甚至世界联系的神经。过往印巴两国从前由于克什米尔的主权问题大打出手,而跟着印度方面民族主...

南亚调查|克什米尔再现印度“科学边远地方”战略鬼魂

其时,莫迪政府宣告废弃查谟&克什米尔邦特别位置,并将其分裂为“拉达克中心直辖区”和“查谟&克什米尔中心直辖区”,引发克区形势突变,印巴再度一触即发。印度声称此举归于内政,与他国无关,实...

友情链接: